解放與日常——萊昂納多‧博夫神學研究

新書
高然
  • 電子書
出版社 紅出版 (青森文化)
題材分類
標籤 #神學研究 #萊昂納多博夫 #解放神學 #教會論 #聖母論 #巴西天主教
語言 簡體中文
出版日期 2025-08-25
頁數 365
國際書號 9789888917594
內文色彩 黑白
購買電子書
載入中...
自取八折優惠
購買任何紙書選「自取」,即親臨本社辦公室付款,即可免運費並享有八折優惠
寄本地免運費優惠
購買任何紙書,只要買滿HKD250,寄本地即可享免運費優惠
運費計算
運費可於購物車查看(先將要買的書加到購物車並選擇「郵寄」和「目的地」)

本書是對巴西最具影響力的解放神學家——萊昂納多‧博夫的專門研究,旨在從思想脈絡和歷史語境兩個角度重新闡釋其教會論與聖母論文本,挑戰長期以來加諸解放神學的幾種刻板印象。

博夫和特爾慈一樣認識到宗教組織的規模和建制化程度直接影響其內部文化和政治傾向,而且不同的組織形態各有利弊,於是他主張基層教會團體與教階體制兼容發展而非讓一方壓倒另一方。在博夫設想的基層團體中,群眾既可以自由表達、自我管理,又能和知識分子交流互動;進可以直接投身社會運動,退又能回到快樂溫暖的共同體生活中來。這樣一種尊重自治又鼓勵融合、向政治開放又不從屬於政治的制度安排,有利於教會成為持續孵化進步運動的搖籃。

博夫的聖母論突破了進步╱保守的二元對立,試圖論證瑪利亞作為聖靈的永久居所實現了神性與人性的「位格合一」,從而提升女性和關懷倫理的神學地位。他筆下的瑪利亞融合了革命婦女與傳統母親兩種形象,意在鼓勵女性通過政治參與改變由男性主導的社會運動過於強調計劃和事業而不以人為本的危險傾向。

博夫的教會論和聖母論都帶有明顯的調和主義色彩,這種「調和」並不是放棄原則,而是為了在共同體與社會、解放政治與日常生活之間維持一種緊張而互補的動態平衡。

高然

男,山西永濟人,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講師。

  • 目錄
    • 第一章 前言
      • 一、歷史背景:巴西進步天主教的興起與衰落
      • 二、現有研究情况
        • 1. 對巴西進步天主教的一般研究
        • 2. 對萊昂納多‧博夫教會論的研究
        • 3. 對萊昂納多‧博夫聖母論的研究
      • 三、本書的選題與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萊昂納多‧博夫的人生和思想歷程
      • 一、 家庭背景與青少年時代
      • 二、 負笈歐洲
      • 三、 巴西解放神學的開拓:理論與實踐
      • 四、 生態神學、靈修思想與寫作風格
      • 五、 政治觀點與政治交往
      • 六、 方濟各教宗與「溫柔革命」
      • 七、 小結
    • 第三章 解放神學教會論的起源與發展階段
      • 一、 天主教教會論發展歷程概述
      • 二、 梵二會議前夕的天主教教會論
      • 三、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教會論
      • 四、 政治神學的教會論
      • 五、 麥德林會議與「窮人的教會」
      • 六、 古鐵雷斯的教會論理論
      • 七、 基層教會團體與普埃布拉會議
      • 八、 小結
    • 第四章 萊昂納多‧博夫教會論中的社會變革思想
      • 一、 萊昂納多‧博夫的教會論模型
      • 二、 大公教與混合主義
      • 三、 教會作為「聖靈的聖事」
      • 四、 「靈恩原則」與「權力原則」
      • 五、 基層教會團體與解放神學
      • 六、 基層教會團體的社會屬性
      • 七、 基層教會團體的神學意義
      • 八、 基層教會團體與教階體制的關係
      • 九、 基層教會團體與政治生活
      • 十、 博夫與拉青格的爭論
      • 十一、 總結:萊昂納多‧博夫教會論的理論特色與社會意義
    • 第五章 19世紀以來天主教主流聖母論的發展脈絡
      • 一、 「瑪利亞時代」與「溯源運動」
      • 二、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聖母論
      • 三、 梵二大公會議之後的天主教官方聖母論
    • 第六章 萊昂納多‧博夫的聖母論思想與現實關懷
      • 一、 解放神學聖母論的歷史語境
      • 二、 博夫聖母論的理論框架
        • 1. 聖母論的構建方法與原則
        • 2. 博夫的性別觀
        • 3. 基督教上帝的女性維度與「大母神」原型
        • 4. 博夫聖母論的神學建構:聖母作為「聖靈的聖殿」
        • 5. 博夫聖母論的神學建構:聖母與聖靈的「位格合一」
      • 三、 萊昂納多‧博夫對聖母形象的建構與詮釋
      • 四、 博夫聖母論的評價問題及其對解放神學的意義
    • 第七章 結論
    • 參考文獻
返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