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紛影雜——何紹基攝影輯耑
- 紙書
某次,作者獨自走在清晨內蒙草原,
省識微軀有限,大地無窮,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奧妙莫名;
是否有些安排,有些意義,有些當為?
自此,「生命為何」成了他和妻子一起追尋的命題。
屈原謂:「人窮則反本。」
他決定借助攝影所屬的藝術領域解答以上問題。
作者拍攝的照片,在美之外,又訴說着甚麼?
如果說「藝術是生活的昇華」,
那麼膠卷(菲林)攝影便是「昇華的藝術」。
那一方負片,定格時空,
灌注攝影者的心思意念,銘刻拍攝人的手眼技藝;
捕捉的瞬間,喀嚓一聲,焦點美化了,感情深化了;
經過等待和期待,然後,一切又在顯影中重現,在相紙上化作永恆。
這種蛻變和昇華,可不是快速、簡單的過程,
也非今天的數碼照片可以媲美。
膠卷攝影需要長時間的浸潤、磨練、等待、累積、沉澱。
整個過程,猶如人生的探索。
「澹墨遙芳——何紹基書法、攝影、篆刻、文辭展」於二〇一八年三月六至十一日中央圖書館展覽館全館舉行。展出照片大部分在本集刊登。
安塞爾.伊士頓.亞當斯(Ansel Adams)指出:「攝影不單單是一種關於想法的現實交流,亦是一門創意的藝術。」因為攝影不單是紀錄,攝影同時傳遞拍攝者之所思所感,所取所棄。哪怕是一點意緒,一種心情,一些色彩,幾重物象,多層美感!
本書分為五篇,每篇十五品,其中「寒櫻三弄」三幅,共七十七品。
第一篇「策馬當年南北道」,句出舊作〈滿江紅〉詞。作品取自作者多年和妻子潔齡往神州經歷所攝,展示了徜徉大江南北的作品。
第二篇「趨夢泛靈槎」,亦出舊作〈八聲甘州〉詞。作品內容都出自國外,包括亞洲、歐洲和南半球偏遠境域之景。
第三篇「光描」,屬重拍系列。十年前香港「印象」沸騰,重拍效果最為接近,但如何借鑒不失本位,要一番斟酌細研。
第四篇「恩典」,緣自作者的信仰核心。作品多在教堂內外,有單拍亦有重拍,用心靈拍攝,自能超以象外,得乎環中。
第五篇「回家」,出自作者女兒思澄小時常唱曲名,作品都在香港所得,示不忘本。
本書特色
- 集作者三十多年膠卷攝影作品
- 詳細列出拍攝方式,以便讀者嘗試拍攝
- 攝影與文學結合,分享每篇作者背後的意思
- 提出值得思考的人生課題
- 目錄
- 何紹基藝術簡歷
- 自序
- 攝影探微
- 第一篇:策馬當年南北道
- 撥霧迎君
- 漁家傲
- 農盼
- 高懷隱逸
- 雲下渺鄉關
- 納西小憩
- 彩入香巴拉
- 梅峰省識
- 不辨僊塵
- 源遠流長
- 搗衣聲裏斜陽
- 款乃歸槎
- 或有閒人,但少閒心
- 結爨金蘭
- 橋話妝年
- 第二篇:趨夢泛靈槎
- 風定陽閒
- 棉堡亦黃龍
- 清霜
- 餘寂
- 任物枯榮
- 錦艦瑤宸
- 薩堡森嚴
- 晨曦慵作
- 喜遇
- 兒幻兒真
- 國祚天齊
- 夜霽成雙
- 勞生
- 造化奇功
- 寒鶩守冰池
- 第三篇:光描
- 幻真象假
- 傲岸不羣
- 晚節香
- 添花錦上
- 夢筆
- 浮生
- 留語人間喚奈何
- 男士的守候
- 海難重光
- 吳哥日似昔
- 漢唐餘韻
- 寒櫻三弄
- 犧牲與光榮
- 月襲
- 皇路東西落日同
- 第四篇:恩典
- 拆毀與重建
- 日照不偏
- 清心近前
- 燃亮
- 一扇窗戶
- 慕道如火
- 柔和謙卑
- 芥渺榮殊
- 敬虔委身
- 盡心盡性盡意盡力
- 成了
- 宗主為大
- 捨身救贖
- 保衛心靈
- 樂響天庭
- 第五篇:回家
- 野渡
- 夢未央
- 日入而息
- 與影尋形
- 貧富一餘陽
- 維鏡繁華
- 塵網蒼黃謹步蹤
- 虛懷守節
- 欲問天無語
- 江流有聲
- 孤舟、落日、雅懷
- 非蓮不止
- 此心不變
- 漂影移年
- 歸心
- 跋・昇華的藝術
「光紛影雜——何紹基攝影輯耑」攤位分享會
- 時間:
- 2018年7月23日(一) 15:00 - 16:00
- 地點:
- 香港會展 紅出版攤位1C-C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