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發展服務:承傳、探索、蛻變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 紙書
出版社 紅出版 (圓桌文化)
題材分類
語言 繁體中文
出版日期 2010-07-15
頁數 316
國際書號 9789888072583
內文色彩 黑白
尺寸 14cm x 21cm
訂裝 平裝/膠裝
紙書售價 HK$78.00
有存貨
購買電子書
載入中...
自取八折優惠
購買任何紙書選「自取」,即親臨本社辦公室付款,即可免運費並享有八折優惠
寄本地免運費優惠
購買任何紙書,只要買滿HKD250,寄本地即可享免運費優惠
運費計算
運費可於購物車查看(先將要買的書加到購物車並選擇「郵寄」和「目的地」)

社會服務聯會聯合各大社區發展相關組織、業界同工製作,整合業界過往十年工作和思考成果,而編成的一部社區發展資料彙編,紀錄各機構近十年出版的社區工作刊物及研究報告,及同工針對社區發展議題撰寫的研究報告和論文,內容包括:可持續發展、鄉郊社區、天然災害社區重建、男女充權問題、年長女性「老齡化」、漁民群體、少數族裔、同志青少年、中港家庭婦女、文化保育城市規劃、舊區重建、社工業前景展望等,深入探討港澳現存的社會問題和社工同業面臨的困境。

社區定義為具有相同屬性的社群,鼓勵居民參與影響他們生活的共同議題,從而建立一個充滿活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社區,這亦是一個提高公民和社會意識的過程。社會工作以改變整體社區/弱勢社群處境為介入目標,介入的層面亦超越個人及家庭,包括小組、社區、團體、社會,以至國際社會,透過一連串行動和網絡組織促進市民參與,動員及爭取資源,以解決社區及社會的問題。社區發展服務以弱勢社群為優先對象,重視平等,公義,民主及互愛等價值。居民在參與的過程達致充權,理解個人及社區問題的結構性成因,發展個人能力及集體力量。

「社區發展服務在踏入千禧年後逐漸邊緣化,有些人甚至視之為「夕陽工業」,認為香港社會福利界的社區發展工作已經銷聲匿跡……事實上,近十年間的香港社區發展工作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是逐步因應社會的變化、社區的特色、社群的需要而不斷作出蛻變,就如一隻「浴火鳳凰」,以更多不同的形態出現,默默地為社區內的新移民、少數族裔、受市區重建影響之居民、單親、失業家庭等特殊社群提供支援。一班堅持信念與理想的社區發展工作員,亦努力地將社區發展的概念及工作手法更靈活地應用於不同社群及服務中,期望透過凝聚社區力量,令社區人士共同關注及參與社區事務,解決社區危機,並發揮社群間自助互助精神,發展社區資本,合力建立一個平等公義、和諧健康,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社區發展服務網絡的主席  沃馮嬿琼

社會服務聯會集眾同工之力,整合業界過往十年的工作和思考成果,製作這部社區發展資料彙編,成為廿一世紀業界一部重要的文獻,文章中所涵蓋的社區發展經驗、模式及手法具前瞻及多元化,是業界過往十年的工作努力及果效。從各機構提供近十年出版的社區工作刊物及研究報告,引證同業不斷探索及蛻變的進程,望能以此傳承「知識」,也期望這彙編能引來更廣泛民眾對社區發展的關注。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四十年代,二次大戰結束,香港的經濟及社會環境產生劇變,加上大量難民由內地湧至,大規模的救濟工作變得刻不容緩,慈善團體及福利機構遂紛紛成立,為市民提供適切的服務及援助。為了有系統地統籌及策劃各種福利服務工作,志願機構組成了「緊急救濟聯會」,由於福利機構的數目不斷增加,所提供的服務亦日趨多元化,協調和聯絡的工作變得更形重要。在1947年,聯會蛻變而成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簡稱社聯),並於1951年正式成為法定團體。社聯現時共有超過370個機構會員,它們透過其屬下遍布全港3,000多個服務單位,為港人提供超過九成的社會福利服務。

  • 目錄
    • 序一 方敏生
    • 序二 沃馮嬿琼
    • 編者的話 馮衞蓮
    • 社區發展服務綱領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社區發展服務網絡
    • 第一部分:主題文章:承傳、探索、蛻變
      • 當社會學家遇上社工 徐永德
      • 社區工作的再生:香港社區發展服務的過去與未來 馮國堅、洪雪蓮
      • 大澳的可持續發展工作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 建立可持續發展社區:從香港石水渠街開始 林國偉
      • 社會工作的新政治:福利改革與福利運動 歐陽達初
      • 社區工作介入理論新方向的一點觀察 賴建國
      • 探討綠色思潮下鄉郊社區發展工作的新嘗試 李曉燕
      • 捍衛社區發展服務行動 黃穎姿
    • 第二部分:本地工作及最新發展
      • 天然災害下的社區組織工作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 男性工作 — 基層社區組織的新課題 謝兆光
      • 遊走在「無權」與「威脅」之間— 年長女性對「老齡化」公共論述的挑戰 陸潔玲
      • Building a Racially Inclusive Society Lok POON
      • 與同志青少年一起成長—同志青少年的自助組織及充權倡議工作 游玉蘭、周峻任、姚佳樂
      • 「中港家庭婦女」在香港生活的「挑戰」與「境況」 曾冠榮、陳偉雄、中港家庭權益會
      • 發揮社區中心優勢的社區精神康復服務 李韻心
      • 鄉郊村民組織的成效—社區發展服務:如何建立一個互助、共融、關懷的社區 陳國明、姚愷琪
      • 從社工聯席看舊市區社工角色的變化與未來發展 伍斯安、賴建國
      • 文化保育與社區工作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鯉魚門社區服務處
      • 從參與城市規劃,建立公民力量 朱慕芳、何妙紅
      • 失誤的新市鎮規劃—天水圍社區發展計劃的誕生 鄭耀彤、陳宇翔、李大成
      • 以社區發展手法推動舊樓年老業主權益倡議 王馥雅
      • 不一樣的重建— 建立互信和理性溝通平台 岑家雄、朱淑芬
    • 第三部分:澳門社區工作經驗
      • 澳門社區中心發展―革新與展望 姚瀛志
    • 第四部分:同工心聲
      • 等待社會工作的文藝復興—不要「河蟹」服務、不做「河蟹」社工 謝世傑
      • 同根.同心 楊媚
      • 漁民群體社區發展服務工作分享 葉慶龍
      • 少數族裔服務心聲分享 盧啟聰
    • 第五部分:新出版的社區工作刊物及研究報告
返回最頂